吴 熙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至善青年学者 职务:院长助理 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宽频振荡分析与抑制技术 FACTS建模与优化控制 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分析 邮箱:wuxi@seu.edu.cn 电话:13776506982 |
个人简介:
吴熙(1987.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电气学院院长助理,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A层次),担任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IEEE PES技术委员会(中国)常务理事,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宽频振荡定位及抑制技术、FACTS建模与优化控制、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科技项目2项,主持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电南瑞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等20余项横向课题。
在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Energy,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国内外知名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软件著作权1项。现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等期刊审稿人。
学术奖励:
吴熙(2/11),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新型振荡风险防控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22.12
吴熙(3/7),多源化电力系统宽频谱振荡网源协同抑制关键技术及应用,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20.7.
吴熙(1/9),电力系统新型振荡风险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电力建设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22.12
代表性论文
[1]Xi Wu, Shanshan Xu, Xingyu Shi,Mohammad Shahidehpour, Mengting Wang, Zhiyi Li. Mitigating 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 Using Model Free Adaptive Control of DFIGs[J].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Energy, 2023,14(1):242-253.
[2]Xi Wu, Rui Wang, Yifei Wang, Liang Wang. A Novel UPFC Model and its Convexification for Security-Constrained Economic Dispatch [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2022,37(6):4202-4213.
[3]Xi Wu, Mengting Wang, Mohammad Shahidehpour, Shuang Feng, Xi Chen. Model-Free Adaptive Control of STATCOM for SSO Mitigation in DFIG-based Wind Farm[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2021,36(6):5282-5293.
[4]Xi Wu, Xi Chen, Mohammad Shahidehpour, Quan Zhou, Lixin Fan. Distributed Cooperative Scheme for Forced Oscillation Location Identification in Power Systems[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2020,35(1): 374-384.
[5]Xi Wu, Yangjing Guan, Xiang Yang, Wei Ning, and Mengting Wang. Low-cost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reactive power regulation of DFIG-based wind farm for SSO suppression[J].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 2019, 13(2): 33-39.(表现不俗论文)
[6]Xi Chen,Xi Wu*, Han Yang, Chenyu Wu, Bin Wang. Sub-synchronous Modal Energy-Based Method for Locating SSO Sources in Power Systems with DFIGs[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2023,38(5): 3712-3728.
[7]Xi Chen,Xi Wu*, Qingfeng Li, Jinyu Zhou, Chenyu Wu, Qiang Li, Bixing Ren, Ke Xu. Adaptive-reset extended kalman filter method for 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 monitoring[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2024, 39(5): 6163-6180.
[8]Chunke Hu,Xi Wu*, Hui Cai. Overload Control of the Embedded HVDC for Hybrid AC/DC Power System Security Enhancement[J].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I-Express Briefs, 2024, 71(10): 4586-4590.
[9]Qisheng Guo,Xi Wu*, Hui Cai, Liang Cheng, Junhui Huang, Yichen Liu, Kangwen Chen.Multi-power sources joint optimal scheduling model considering nuclear power peak regulation[J].Energy, 2024, 293: 130678.
[10]Bo Sun,Xi Wu*, Xi Chen, Zixiao Zou, Qiang Li, Bixing Ren. Parameter Estimation of Sub-/Super-Synchronous Oscillation Based on Interpolated All-Pha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with Optimized Window Function[J]. Journa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 and Clean Energy, 2024, 12(4): 1031-1041
[11]Xi Chen,Xi Wu*, Jinyu Zhou, Qingfeng Li, Chenyu Wu, Qiang Li, Bixing Ren, Ke Xu. Ambient data-driven SSO online monitoring of type-3 wind turbine generator integrated power systems based on MMPF-KF method[J]. Scientific reports, 2023, 13:15813.
[12]Shirui Feng*,Xi Wu, Zhenquan Wang, Tao Niu, and Qiong Chen. Damping forced oscillations in power system via interline power flow controller with additional repetitive control[J]. Protection and Contro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 2021, 6:21.
[13]吴熙,徐珊珊,冯双,范立新,顾文.基于改进自适应陷波的双馈风电场时变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4, 44(5): 1836-1847.
[14]吴熙,何琴,陈曦,等.基于分布式协同的强迫次同步振荡溯源方法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4,线上刊出.
[15]吴熙,周金宇,陈曦,等.基于次同步模态能量的光伏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诱因判别方法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4,线上刊出.
[16]吴熙,王梦婷,施星宇,等.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的双馈风机次同步振荡附加阻尼控制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2, 42(10): 3601-3613.
[17]吴熙,王瑞,陶加贵,等.线间潮流控制器建模及潮流优化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1, 41(4): 1377-1385.
[18]吴熙,李青峰,陈曦,等.基于自适应参数重置EKF的时变次同步振荡辨识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4,线上刊出,DOI:10.13334/j.0258-8013.pcsee.232416.
[19]陈曦,吴熙*,顾文,范立新.基于次同步模态能量的双馈风机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能量分析与溯源方法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3, 43(15): 5863-5877.
[20]郑超航,吴熙*,袁超,王亮,顾文.基于准谐振滑模扰动观测器的STATCOM海上风电场谐波抑制策略[J/OL].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3,线上刊出.
[21]吴熙,陆瑶,蔡晖,王瑞,陈晟.计及风电不确定性的含线间潮流控制器的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电工技术学报, 2023, 38(3):781-792.
[22]吴熙,王梦婷,王亮,等.考虑UPFC控制模式的N-1安全约束最优潮流及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0, 44(09): 43-51.
[23]吴熙,陈曦,吕万,等.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检测与在线定位技术综述[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20, 40(9): 129-141.
[24]吴熙,唐子逸,徐青山,等.基于Q学习算法的综合能源系统韧性提升方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20, 40(4): 146-152.
[25]吴熙,王亮,陈曦,刘玙,陶加贵,徐晓轶.计及线间潮流控制器的电力系统潮流优化[J].电网技术, 2019, 43(11): 4125-4132
[26]吴熙,殷天然,祁万春,蔡晖,蒋平,陈琛.考虑新型拓扑结构的统一潮流控制器五端功率注入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8, 42(19): 155-162.
[27]吴熙,关雅静,宁威,蒋平,徐妍.双馈风机转子侧变换器参数对次同步振荡的交互影响机理及其应用研究[J].电网技术, 2018, 42(8): 2536-2543.
发明专利
[1]吴熙,陈曦,吕万,王梦婷.一种电力系统强迫振荡的分布式定位方法及系统, 2022.04,中国发明专利, ZL201910593572.8.
[2]吴熙,殷天然,高正平,范子恺,周正宇,朱小龙,洪莎莎,王章轩.一种含UPFC电力系统经济性和静态安全性综合优化方法, 2021.11,中国发明专利, ZL201710834915.6.
[3]吴熙,王亮,陈曦,刘玙,陶加贵,徐晓轶,陈轩.适用于并联双回线路潮流控制的IPFC拓扑及其稳态建模方法, 2021.05,中国发明专利, ZL201811103143.X.
[4]吴熙,王瑞,王亮,陶加贵,徐晓轶,陈轩.一种考虑IPFC控制模式的预防控制方法, 2020.09,中国发明专利,ZL202010511609.0.
[5]吴熙,宁威.基于虚拟阻抗控制的双馈风机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2020.02,中国发明专利, ZL201710378737.0.
[6]吴熙,王亮,陈曦,刘玙,陶加贵,徐晓轶,陈轩.含线间潮流控制器的电力系统的多目标潮流优化方法, 2019.12,中国发明专利, ZL201811148817.8.
[7]吴熙,宁威,关雅静.一种计及风速不确定性的双馈风电附加阻尼控制器的“域”设计方法,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ZL 201710953730.7, 2019.09.
[8]吴熙,杨湘,宁威,蒋平.基于定子无功分级控制的双馈风机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ZL201610294512.2, 2017.12.
[9]吴熙,陈曦,蒋平.一种UPFC接入系统的方法及三节点功率注入模型, 201510504323.9, 2017.6. (授权)
[10]吴熙,蒋平,一种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的抑制装置及其抑制方法, ZL201110254739.1, 2014.02(授权)
软件著作权
[1]吴熙,徐青山,陈楷.智能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优化调度软件,软件著作权,登记号: 2014SR017633,著作权人:东南大学,江苏省电力公司.
代表性科研项目
[1]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宽频带振荡非线性演化机理和抑制策略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25-2028,主持.
[2]风电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能量分析、协同溯源与数据驱动控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22-2025,主持.
[3]电力系统次/超同步振荡在线感知溯源关键技术及可拆卸式装备研制,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科技项目, 2022-2025,主持.
[4]计及多种不确定性的风电次同步振荡分析及其控制策略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015-2017,主持.
[5]线间潮流控制器关键设计技术及协调控制策略研究,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科技项目,2018-2020,主持.
[6]海上风电柔直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溯源与抑制策略研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022-2025,主持.
[7]面向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地区电网网架灵活性提升规划技术及应用,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科技项目,2023-2024,课题1负责人.
[8]交通自洽多类能源技术效能评估方法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 2022-2025,牵头任务3.
[9]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宽频振荡的机理分析与抑制方法研究,江苏省电力公司项目,2023-2024,主持.
[10]面向受端新型电力系统的混合型潮流控制器规划运行关键技术研究,江苏省电力公司项目,2023-2024,主持.
[11]基于线间潮流控制的新型FACTS装置协调规划技术与系统级运行策略研究,江苏省电力公司项目,2021-2022,主持.
[12]含风电系统次同步振荡分布式监测及数据驱动抑制技术研究,江苏省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项目,2019-2020,主持.
[13]线间潮流控制器规划及示范应用关键技术研究,江苏省电力公司项目,2020-2021,主持.
[14]220kV-500kV统一潮流控制器关键设计技术研究,国家电网公司项目指南项目,2017-2019,课题2负责人.
[15]500千伏UPFC接入苏州南部电网控制策略深化应用研究,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2017-2018,主持.
[16]考虑多种扰动环境的宽适应性电力系统强迫振荡辨识、定位与抑制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2019,参与.
[17]以多环节综合互动为特征的智能电网示范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2016,参与.
[18]面向电力系统强迫振荡的分布式协同定位方法研究,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2018-2019,主持.
[19]风电机组诱发强迫振荡机理及检测技术研究,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2017-2018,主持.
[20]低频振荡检测技术算法研究,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2017-2018,主持.
[21]涉网试验统一数据处理软件平台开发,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2016-2017,主持.
[22]光伏电站无功支撑能力影响关键因素分析及评估方法研究,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2015-2016,主持.
教学: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本科生专业主干课
《电力系统综合实践》研究生课程
《电力电子的应用》博士生课程
《电气工程仿真软件实践》研究生学位课
《电工技术》本科生基础课
《电力系统认识实习》本科生实践课
《直流输电与灵活交流输电系统》本科生研讨课
人才培养:
指导硕士研究生:杨湘(成都供电公司)、陈曦(转博)、李安娜(南京供电公司)、周正宇(江苏省电力设计院)、宁威(合肥供电公司)、殷天然(南京供电公司)、关雅静(中广核苏州研究院)、王亮(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唐子逸(杭州供电公司)、王梦婷(国网江苏超高压公司)、高伯阳(上海电力供电公司)、吕万(常州电力供电公司)、王瑞(南通供电公司)、徐珊珊(广州供电公司)、陆瑶(南通供电公司)、邹子晓(济南供电公司)、刘奕晨(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王彬(扬州供电公司)、李青峰(国网江苏超高压公司)、王鹏(山西电网公司)、蔡新宇(广发银行)、关辰皓、周金宇、陈康文、杨涵、何琴、赵凯、王银华、黄思雨、李彤
指导博士研究生:陈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博、胡淳珂、郑超航、司金冬、郭其胜、孔美娅